从零到上线:一个码农的网站开发心路历程
说实话,第一次接触网站开发时,我连HTML和CSS都分不清。记得当时盯着屏幕上的`
那些年踩过的坑
刚开始做网站,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所有代码堆在一起。前端、后端、数据库,像煮火锅似的全扔进一个锅里。结果?页面加载慢得像老牛拉破车,用户体验差到用户直接点关闭按钮。有次我做的电商网站,因为没做图片懒加载,首页加载了整整15秒。朋友打开后幽幽说了句:"你这网站是在用拨号上网吗?"
响应式设计也是个坑。你以为写个`max-width: 100%`就万事大吉?太天真了!不同设备的视口尺寸、像素密度、浏览器内核,每个都能让你掉头发。我做过一个博客站,在电脑上美得像杂志排版,到手机上却变成了俄罗斯方块——文字图片全挤在一起。
技术选型的纠结
选框架时最让人头大。Vue、React、Angular三大框架就像相亲对象,各有优点但都不完美。Vue上手快但生态稍弱,React灵活但学习曲线陡,Angular...好吧我承认至今没敢碰它。最后我选了React,倒不是因为它最好,纯粹是被招聘信息里"要求React经验"给吓的。
后端就更纠结了。Node.js轻快但怕CPU密集型任务,Python优雅但性能堪忧,Java稳重但写起来像在考古。有段时间我甚至想用PHP——直到看见网上那句"PHP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"的梗,才默默关掉了文档。
数据库的玄学
MySQL和MongoDB之争堪比甜咸豆腐脑。关系型数据库规整得像军训叠被子,NoSQL自由得像大学生宿舍。我做社交网站时非要用MongoDB存用户关系,结果写查询语句写到怀疑人生。后来才明白,某些数据还是得老老实实用SQL,这不是守旧,是血泪教训。
最魔幻的是数据库优化。加索引前查询要3秒,加完变成5秒?EXPLAIN一看,好家伙,索引根本没命中。这种时候真想对着屏幕唱《凉凉》。
上线前的噩梦
你以为代码写完就结束了?太年轻!部署才是真正的试炼场。第一次用Nginx配置反向代理时,我把`proxy_pass`写成了`proxy_past`,查了两天bug。还有次忘记设环境变量,数据库密码直接硬编码上传GitHub,吓得我连夜改密码。
HTTPS证书也是个磨人精。Let's Encrypt用起来很方便,但每三个月要续期。有次忘记续期,网站突然变成"不安全连接",用户流失率直接翻倍。这教训让我养成了在日历上标记续费日期的好习惯。
持续学习的必要性
这行最可怕的就是技术迭代速度。去年刚摸透Webpack,今年Vite就火了;刚学会Redux状态管理,React Query又成新宠。有同行开玩笑说:"前端工程师的保鲜期比酸奶还短。"虽然夸张,但确实道出了实情。
我现在保持每周至少看两篇技术文章的习惯。不是卷,是真的怕被淘汰。前几天看到WebAssembly的案例,心想再不学可能明年就要失业了。
写给新手的建议
如果你刚入门,别急着追新框架。把HTML/CSS/JavaScript这三件套吃透,比会十个框架都管用。我见过太多人连原型链都说不清,却整天讨论Vue3的Composition API,这就像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马拉松。
多动手做项目。看100小时教程不如写1小时代码。哪怕是从个人博客开始,遇到问题就查文档、问社区。记住每个报错信息都是进步的阶梯——虽然爬梯子的时候真的很想骂人。
最后,保持耐心。我第一个像样的网站做了整整三个月,期间无数次想砸键盘。但现在回头看,那些熬夜debug的日子,反而成了最珍贵的成长记忆。
网站开发就像搭乐高,开始时满地找零件,熟练后就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。这条路没有捷径,但每一步都算数。